10月初的高盛CEO:
预计未来十年
高盛员工规模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10月底的高盛CEO:
我们将限制员工人数、有限度地削减部分岗位
短短一个月,这是又被高盛摆了一道?
01 高盛反悔?因为AI太强了所以决定裁员
本月初,David Solomo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特点是未来十年能够增加公司的员工数量,而不是减少。
就在市场还沉浸在“高盛可能会带动投行招聘持续活跃”的幻想中,一场精心策划的裁员风暴却突然降临:

先回顾一下前情:10月是华尔街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关键期,高盛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 净利润猛增37%,达到41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20%,攀升至151.8亿美元;
- 每股收益12.25美元,大幅超过市场预期的11美元;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同比飙升42%,达到26.6亿美元,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4.3%增幅
简而言之,高盛创下了公司历史上第三高的单季营收纪录。往年如此亮眼的业绩通常意味着大规模扩招,但今年,高盛在第三季度财报喜人的同时,却伴随着“OneGS 3.0”的到来。

根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高盛内部备忘录显示,公司致力于在各业务领域进一步节省成本,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计划今年年底前将放慢招聘并启动新一轮裁员,重点还包括销售与客户入职流程自动化,以及贷款、监管报告与供应商管理等关键业务的数字化,这一计划统称为“OneGS 3.0”。

OneGS 3.0的目标很明确:控制成本,同时挖掘人工智能潜力。
高盛官方虽表示只是“有限度的岗位削减”,但结合今年第二季度已经裁掉700人的趋势,这波调整难免让人紧张。
不过,高盛也不是完全不顾员工生计。截至9月底,公司全球员工人数仍增加了5%,达到48,000人,比去年底多约1,800人。按照计划,OneGS 3.0之后,高盛全年总人力仍预计“净增加”。换句话说,这次裁员规模有限,不必过于恐慌。
但如果说有让大家更该紧张的事情,人工智能的发展才真正值得关注……
02 AI究竟给华尔街带来了什么?
前段时间,Centerview的一名投资银行分析师Kathryn Shiber被解雇后,将公司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公司解雇她的原因是,在实习期间她向HR和上司说明,由于某些潜在健康问题,她每晚需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

Centerview合伙人Tony Kim表示,在投行,每周工作60到120小时是常态,甚至在某些项目中,每天连续工作24小时也可能发生。他补充道,这种高强度工作模式是整个行业的普遍规范,但初级银行家每周超过120小时的情况则极为罕见。
好消息是,那些想好好睡觉的投行人似乎有了新出路。
OpenAI悄然启动了一个代号为“Project Mercury(水星计划)”的秘密项目:超过100名前投行人士以时薪150美元的非正式员工身份加入,通过撰写人工智能提示词,教AI完成IPO、并购重组等核心金融交易的建模工作——这也是投行业务中最耗时的环节之一。

据Bloomberg报道,这个约有100人的秘密项目吸引了来自JPMorgan、Morgan Stanley和Goldman Sachs的前员工参与,同时也有包括Brookfield、Mubadala Investment、Evercore和KKR在内的多家顶尖买方机构前员工加入。
知情人士透露,水星计划的申请过程几乎不涉及传统的人际互动:第一步是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进行约20分钟的面试,机器人会根据申请人的简历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则测试申请人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最后一阶段是建模测试。参与者预计每周需提交一个模型,任务要求包括用简明术语编写提示,并执行模型。

事实上,华尔街每年都有大量投行分析师抱怨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WLB)。OpenAI的这项计划,正是希望通过自动化来完成金融领域的入门级任务,甚至替代那些由初级银行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繁琐工作。
看到这里,最慌的很可能是未来想进入投行的在校生,因为OpenAI计划中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正是刚入行、承担大量“dirty work”的Junior Banker。
对于这一秘密计划,网友的看法分成两派:支持者多数对未来投行的工作内容充满期待,认为终于到了“解放双手”的时候:

但反对派更多是不敢相信AI真的能取代初级投行人完成工作:

AI对投行产生的影响必然是存在的。OpenAI的“Project Mercury”也不是作秀而已,这些强大的人工智能新工具目前已与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测试。
Morgan Stanley已经在其财富管理部门利用OpenAI的技术,将人工智能融入投行工作流程,将公司的专有数据与OpenAI的生成模型相结合,为客户投资组合、投资理念和市场概况提供洞察。
摩根大通也在积极推进自身的人工智能议程,旨在成为全球首家“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超级银行”。
03 被AI取代还是驾驭AI,很显而易见了
那么,如果OpenAI这100多名前投行人士真的教会了人工智能如何构建金融模型,投行的初级分析师真的会被AI取代吗?未来的投行真的不再需要Junior Banker了吗?
NYU有一门课程叫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教授在整整一节课中都在强调,AI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投行员工的。
他指出:“信息本身是中性的,但对资产的好坏判断以及涨幅预测,却涉及带有主观色彩的逻辑推理。AI的逻辑基于既定规则和数据模型,而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很多关键变量难以被算法完全处理,比如市场情绪、整体环境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此外,当前媒体环境复杂,部分媒体会发布虚假信息,比如宣称某资产下跌,AI收集到的资料也难以分辨真假,因此更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甄别。”

AI不会完全取代初级分析师,但未来投行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会不会减少?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答案。
当前趋势显示,投行只是通过让AI承担重复性的建模任务,让初级分析师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金融服务转变,本质上是AI成为投行核心生产力工具,而不仅仅是实验性的附加功能。
归根结底,AI只是一个工具,投行仍然需要“人”来操作和利用这些高速迭代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需要的“聪明人”与十年前有本质区别。过去,名校背景、高GPA和实习经历几乎等同于半只脚踏入华尔街,但现在仅靠这些远远不够。
虽然AI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潜力巨大,但投行分析师的不可替代性仍体现在深度分析能力和全局视野上。在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圈将更加看重候选人的“价值防御性”——也就是你所创造的价值,是否足以抵御AI替代和技术迭代带来的风险。


- 深度好文|美国经济“软着陆”
- 留美学生近160万!国际生OPT最多的美国大学曝光,东北断层第一……
- 如何避免无效实习?有效实习包含哪几个要素?
- Quant圈的“常春藤”:美国量化巨头一览
- 高风险?高回报!对冲基金的入局秘
- 高薪与机遇,留学生在对冲基金行业的职业探索
- 华尔街职场新趋势:金融圈最受欢迎的MBTI类型
- 热议!投行面试难度飙升,顶级公司更看重哪些能力?
- 刚刚!2024年华尔街新风向,精品投行开始走红
- 投行新手必看,九大投行与精品投行谁更适合你?
- 留学生美国投行求职路:这篇讲透了!
- 喜报!Rexpand荣获腾讯“回响中国”2024年度口碑影响力职业教育品牌奖!CEO李晨:北美留学生职业发展,我们一直在行动
- 数据科学(Data Science )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全面解析两者的区别与职业前景

- 高盛不香了!2025藤校生最想去的公司是…
- 如何在美国拿下实习Offer?这四大环节要做好
- 留美学生近160万!国际生OPT最多的美国大学曝光,东北断层第一……
- 重磅!美国或将推出新签证,每年可提供10万名额!
- 震惊!H-1B抽签内情被曝,谁在背后操盘?
- 薪资飙升!2025年Quant实习生,挣得比你想的还多!
- 硅谷留学生如何求职?谷歌CEO有话说
- 投资新方向!摩根大通新部门火了?
- 顶不住了!华尔街投行逐渐边缘化...
- 社恐星人必看!手把手教你Networking...
- 全面解码美国求职面试流程:一篇文章带你全懂!
- 投行内幕:前台、中台、后台哪个更适合你?
- 投行新手必看,九大投行与精品投行谁更适合你?
- 留学生美国投行求职路:这篇讲透了!
- 新手必备!五个关键步骤,带你成为数据分析师
- 留学生高薪之选:Quant的‘钞能力’你了解多少?
- 留学生如何在北美春招中提高求职成功率?


